今晚,我徹夜難眠。因為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忽然問我:
“媽,我是你親生的嗎?”
這個問題令我心中一震,百感交集,平日里千依百順的兒子,怎么突然會有這樣的疑問呢?我不禁反思起了自己的行為……
媽媽,我是你親生的嗎 我是一個普通家庭的80后媽媽,兒子再有兩年就該準備小升初啦,做家長的一直很揪心。 作為母親,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,將來有出息。看到其他家長都開始紛紛找補習班、送孩子參加補習,我也不甘落后,給兒子連報了六家知名度比較高的補習班,有奧數、作文、英語…… 我每天除了陪孩子做學校布置的功課、還要應付補習班大量的訓練題……即使在周末,孩子也不能睡懶覺,上補習班就像趕場子似的,要么在補習班、要么在去補習班的路上。孩子實在撐不住了,我還會發脾氣。 “成績比你更好的人,還在比你更努力,你沒資格睡。” 你一定以為我的兒子是學霸,這么努力肯定是班級前幾名,事實結果卻是,孩子就算那么累,成績卻倒數。 沒有閱讀能力,再補也沒用 前幾天看到個不好的新聞,說有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受不了繁重的補習班而尋短見,這孩子的爸媽該多難過呀,同時我也真擔心自己的兒子會走極端。其實想一想,所有的美好,就是有孩子就好。 更嚴重的是,我發現兒子成績不好,并不是因為他不好好學習,而是在于他對題目的閱讀能力。與輔導題目差不多的題目,如果出的更靈活一些,他就被難住了。補課老師教的,孩子會了,補課老師沒教的,孩子照樣不會。 原因很簡單,大量重復的訓練,忽視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,更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。 想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,不能只靠偏執的做題,更關鍵的在于提升孩子的課外閱讀量。 很多參加補習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:凡是愛閱讀的孩子成績不會差,不愛閱讀的孩子學習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美國最杰出教育貢獻獎得主、著名教育家(美籍華人)張桂莉表示:
“大部分學生學習不好的根源就在于沒有濃厚的閱讀興趣,從而影響理解能力、寫作能力,甚至是學習興趣;所以媽媽和孩子越累,孩子成績越差,這種現象很普遍。”
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
一.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書籍:
家長想為孩子選擇書時,走進書店,卻不知道選擇什么書?有些家長,以自己的認識來選擇,結果選擇的是適合成人閱讀的書籍,而不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書。教育學家認為:現在孩子們可以閱讀的書有很多,家長選擇的時候,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愛好做選擇。
二.每天給孩子讀書。
在孩子年幼的時候,堅持每晚讀書給孩子聽,不要間斷,讓親子共讀成為一種習慣。孩子們其實是很享受媽媽讀書的這段時光的,當他們有一天有能力自己讀書的時候,會非常懷念小時候媽媽讀書時溫柔的聲音,那是一種可以伴隨孩子一生的愛的呵護。
三.布置一些圖書角。
有書柜和書架還不夠,在孩子的手指可以觸摸到的地方都巧用空間,精心地布置幾個圖書角吧,讓書籍無處不在。可以簡單地鋪一張毯子,或者放一張躺椅,擺一個小茶幾,放一些水果、零食,讓家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舒服的在那個地方讀書,享受讀書的樂趣。
四. 帶孩子去圖書館
當家長們不知道怎么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時,帶孩子去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去圖書館,讓孩子體驗一下閱讀的氛圍。孩子走進圖書館,看到書架上擺放著滿滿的書籍,看到閱覽室里那么多人都在閱讀,孩子會被這樣的環境所感染,在這樣的環境中,會讓孩子漸漸的愛上閱讀。
五.發揮榜樣的力量。
父母首先要做到堅持每天讀書,出門的時候在包里帶一本書,只要有時間就隨時隨地讀書,都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讀萬卷書”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,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,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主動閱讀意識。一本好書也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培養孩子的正確美德。只要父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孩子就會喜歡讀書,把閱讀當作一種享受。